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
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光岳时评 | 从池塘到全球,从传统产业到文化IP,高唐锦鲤“破冰远航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3 10:49:00    

大众网评论员 侯晓

9月1日,在山东聊城高唐县盛和锦鲤养殖场,运输车满载五箱高唐锦鲤驶向青岛国际机场,这些象征着吉祥与好运的鱼儿将跨越万里,“游”向迪拜龙城。这一历史时刻,标志着高唐锦鲤实现了多年的出口梦想。

从鲁西小城的养殖池塘到国际市场的华丽转身,从传统产业到国际品牌,高唐锦鲤的崛起之路绝非偶然,也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精心准备和艰苦攻坚。高唐锦鲤之所以能实现出口突破,源自其深厚的产业积淀和持续的创新升级。

高唐县作为“中国锦鲤第一县”“中国锦鲤之都”,素有“北方锦鲤看山东,山东锦鲤看高唐”之盛誉。近年来,高唐县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品牌打造,已形成全国领先的锦鲤产业集群,拥有养殖基地8000余亩,年繁育苗种3亿尾,年产优质锦鲤1000万尾,年产值突破10亿元。

这一产业规模的背后,是高唐县坚持精品化养殖战略的必然结果。走在三十里铺镇的锦鲤特色产业园里,经常可以看到养殖户们拿着小网,在成群的锦鲤鱼苗中“万里挑一”,只保留花色好、体格壮的精品鱼,这种严格筛选的标准确保了高唐锦鲤的品质优势。

更值得称道的是,高唐锦鲤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文化IP的跨界跃升。通过打造“唐小鲤”这一动漫形象,高唐将游弋的锦鲤转化为具有情感连接和文化内涵的IP符号,拉近了消费者与高唐锦鲤的情感距离,成为高唐向世界递出的文化新名片。

这种“产业+文化”的发展模式,大大提升了锦鲤产业的附加值,使高唐锦鲤从单纯的观赏鱼升级为承载文化内涵的符号产品,为最终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品牌基础。高唐锦鲤首批出口迪拜,实现“从0到1”突破的背后,是高唐县委、县政府破常规、推动传统产业跨出国门的决心与行动力。

高唐锦鲤圆了“出口梦”,可谓具有划时代意义。这意味着,高唐真正打通了从养殖备案、跨境物流到国际清关的全链条通道,成功架设出一座通往国际市场的“桥梁”。这不仅是高唐锦鲤产业的喜事,更是高唐县推动对外开放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。

诚然,首批出口的成功只是高唐锦鲤迈出产业全球化的第一步。相信,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,“唐小鲤”IP将会在更广阔、更高端的国际市场绽放光芒,不仅为高唐县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,还能成为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输出的生动范本。

注:《光岳时评》是大众网·海报新闻在山东聊城开设的第一档网络时评类栏目,关注你关心的事,说出你想说的话。《光岳时评》不限评论地域、不限评论角度,可以是经济评论、时政评论,可以是社会评论、文教评论;可以是鼓舞型评论,也可以是批评型评论;还可以是短评或微评……一个观点、一个建议、一段话、一行字,都有机会被纳入《光岳时评》,都有机会成为聊城奋进崛起进程中的建言者和建设者。投稿邮箱:1002498835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