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
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第四届象新力杯新闻稿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20 17:00:00    

8月14-16日,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,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,东北电力大学、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有限公司承办,华北电力大学、上海电力大学、长沙理工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三峡大学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、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、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、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、中国电力出版社、《中国电力教育》杂志社协办,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竞赛技术支持的“象新力杯”第四届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在东北电力大学圆满举行。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冮宇峰,竞赛组委会主任委员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会长潘荔,竞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秘书长徐纯毅,东北电力大学校长蔡国伟,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岳顺民,三峡大学副校长张成,竞赛组委会副主任委员、评审专家组组长、华北电力大学工创中心主任杨世关,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军出席竞赛活动。来自全国218所高校的1869支团队共计9001余人共同参与,线上线下,汇聚智慧、碰撞创意、交流成果、比拼才能。

竞赛决赛分为开幕式、竞赛决赛、闭幕式三个环节进行。开幕式由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秘书长徐纯毅主持。闭幕式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会长潘荔主持。

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秘书长徐纯毅 徐纯毅

开幕式领导致辞

开幕式上,东北电力大学校长蔡国伟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、办学特色以及开展双创教育的探索实践及改革成效,并代表承办方对参加竞赛的各位领导嘉宾、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兄弟高校的师生们表示欢迎。

东北电力大学校长 蔡国伟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会长潘荔表示,中电联和中电教协将继续发挥好行业平台和智库作用,与各院校、企业深度合作,持续将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竞赛品牌,以更扎实的举措推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,服务能源电力转型升级。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、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会长 潘荔

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军代表技术支持单位致辞,他表示,作为竞赛技术支持单位,将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要求、更优质的服务,为打造高水平学科竞赛、推进赛事育人积极贡献自身的力量。北京象新力致力于平台建设、软件开发,未来将为高校及师生提供更多实践创新平台,助力高校开展创新实践。

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爱军

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程杉代表竞赛评委宣誓,宣读了评委公约承诺书。东北电力大学钱业昕同学代表参赛选手宣誓,宣读了文明竞赛公约承诺书。

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 程杉

参赛学生代表 钱业昕同学

分组竞赛

开幕式后,参赛选手进行两个赛道的激烈角逐。竞赛中,各参赛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,深入钻研技术难题,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智慧交锋。参赛学生表示,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,队员的协力攻关,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实践体验让他们受益匪浅、收获满满。

闭幕式领导致辞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冮宇峰在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,本次竞赛主题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,彰显电力创新的时代担当。未来,竞赛要“协同合力”,持续深耕“育人本质”,使竞赛功能与人才成长同向发力,厚植电力创新的青春力量,激活电力创新的澎湃动能。

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、纪委书记 冮宇峰

竞赛裁判长、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组委会副主任、华北电力大学工创中心主任杨世关教授为赛事做了技术点评与总结。

华北电力大学工创中心主任杨世关

华北电力大学工创中心奇聪老师宣读了本次竞赛获奖名单,专家、嘉宾为一等奖、二等奖获奖队伍代表颁奖。

华北电力大学工创中心 奇聪

在中国电力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工作部的精心组织与周密筹备下,在东北电力大学、北京象新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单位通力协作下,“象新力杯”第四届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决赛圆满落幕。本届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18所高校的1869支团队共计9001余人参赛,并聚集了大批优秀的电力创新设计作品。经初赛评审评选出三等奖293项,经决赛专家评审与答辩环节,竞赛决赛共评出一等奖117队,二等奖169队。竞赛闭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。

同时,在闭幕式上举行了竞赛交接旗仪式,东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孙灵芳与三峡大学副校长张成做赛旗交接。下一届竞赛将由三峡大学承办。

本届竞赛不仅仅对参赛者专业技能的考验,更是对其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锻炼,也是一次行业内的深度交流和思想碰撞。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”,此次竞赛旨在激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,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。同时通过竞赛,行业、企业、院校可以培养和选拔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力的电力人才,也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