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
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陪“星星的孩子”奔跑,特奥运动如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?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0:55:00    

Transparency

在人们的印象里,体育往往意味着竞技与荣誉,但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来说,运动像一把钥匙,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。

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,家长该怎么办?运动能带来哪些改变?特殊奥林匹克运动(简称“特奥运动”)又如何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?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特奥运动专业委员会主任、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会长刘显华,用二十年时间回答了这些问题。他既是“星星的孩子”的父亲,也是一位全职公益人,让孩子在运动中慢慢打开世界,也让更多家长和志愿者参与到这场接力赛中来。

天塌下来之后

刘显华第一次感到“天塌下来”,是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。孩子很少与人对视,经常独自玩耍,叫他也没有反应,随之而来的是医院给出的“自闭症”诊断。

“一开始,这是痛苦且难以接受的过程。这个小孩来得特别不容易,我们也十分珍惜。”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,刘显华辞掉工作,奔走在各类康复机构之间,花了一年左右才走出阴霾。

后来,他收拾好心情,带孩子尝试新生活。生活并未因此轻松,但他们开始探索另一条道路。刘显华将儿子送入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,这是一所专为智力障碍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。

现阶段,社会对特殊孩子的包容仍有限。每当儿子情绪激动、喊叫或表现出不寻常行为时,周围不免投来异样的目光。渐渐地,刘显华学会了适应,“只有让自己强大,才能真正帮助孩子。”

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们接触到特奥运动。“学校当时举办特奥运动会,我觉得运动对孩子有帮助,就带他一起训练。一是想让他增强体质,也是希望他慢慢融入社会,培养独立能力。”

运动带来的变化,正在悄然发生。刘显华观察到,精力消耗之后,孩子们的情绪更趋稳定;在教练的指导下,他们学会调整行为;哪怕在家里会闹脾气,但在运动场上,他们慢慢理解了“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合适的”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显华惊喜地发现,儿子身上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。那个曾经不爱动、总是独自玩耍的孩子,竟然一步步完成了半程马拉松;今年年初,儿子挑战了广州100越野赛的35公里组,汗水湿透衣背,却没有放弃。

“看到他冲过终点的那一刻,我差点哭了。”刘显华难掩激动的情绪。原本,他只希望孩子能够站上赛场,而如今儿子不仅站上了,还超过了三分之一的选手,这份骄傲和欣慰,让他久久无法平静。

运动是照亮生活的一束光

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,许多寻常人轻而易举的事,却显得十分艰难。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里,常常闪现出令人动容的瞬间。

“我儿子的同学,第一次来到体育中心跑步,志愿者陪着,结果孩子坚持跑下了三公里。当时,他的奶奶在场边差点哭出来。”刘显华回忆,每一次突破都来之不易。家长们倾注了无数心血,更懂得珍惜每一个小小进步。

作为广州市越秀区阳光心智障碍服务协会会长,他见证了这种改变。协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,已走过12个年头,家长们带着孩子们运动,也从中培养出一些特奥运动员。

刚开始时,很多家长心里打鼓:孩子真的能坚持吗?可当他们看到运动带来哪怕微小的变化时,会彼此鼓励,渐渐凝聚成一个相互支持的社群。

训练场上,常能看到孩子们咬牙坚持的身影。“一些典型自闭症的孩子,沟通能力有限,但在训练时,即便拉伸动作让他们表情痛苦,只要教练在一旁指导,他们就会认真听从。”在刘显华看来,正是通过这种专注和尝试,孩子们逐步从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,用自己的方式学会社交。运动,就像一束光,照亮了他们的世界,也为家长带来希望和力量。

每个孩子的节奏不同。有人身体协调、天赋出色,被引导走向运动员的道路;也有人以强身健体为主。与普通运动员相比,特奥运动员的培养十分考验家庭的耐心与陪伴。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特殊性,保持平常心,并持续引导他们参与训练。

“其实,练习的过程,也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一次次挑战。运动的价值,不在于奖牌或名次,而在于孩子在过程中获得的成长。”多年下来,刘显华欣慰地看到,不少人通过运动慢慢融入周围环境,逐渐打开心扉。“特奥的精神,是先勇敢参与,再去争取胜利。”在他看来,能踏上赛场,哪怕只是努力挑战自己,本身就极为宝贵。成绩,往往只是这份坚持的自然延伸。

一场持久的“接力赛”

在特奥运动的世界里,每一步都不容易。沟通障碍、固化习惯、对规则的陌生……对特殊孩子而言,最简单的动作也需要反复提醒。而正是在这种不断重复中,他们慢慢学会遵守指令,培养竞争意识,也学会了与他人协作。2019年初,刘显华加入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服务者协会,带领广州队参加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特奥比赛。最终,他们收获了12金、9银、9铜。每一枚奖牌背后,有参赛者无数次训练中咬牙坚持的身影,也是家长们日复一日陪伴的点滴突破。

如今,刘显华的团队已有超过上百名人参与,也培养了一些运动员。支撑他们的,还有几百名志愿者,他们分散在跑步、篮球、羽毛球、游泳等各项训练中。志愿者们不仅是监督者,也是陪伴者。比如参赛者跑马拉松时,志愿者会一路跟随,确保安全;若选手状态不佳,他们也会根据情况调整,牢记安全永远是第一原则。

好的改变也在发生。近年来,刘显华明显感受到,人们对“星星的孩子”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,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走出来,带着孩子加入人群。

“我们大部分项目都是免费的,也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。”刘显华明白,成为特奥运动员并不容易,需要更多人的托举。但只要孩子勇敢踏上运动场,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

“在比赛中,孩子们会真切体会到荣誉感。有时候连我也不明白,那种情绪是怎么涌现的,他们怎么会懂?但当冲过终点线时,那一刻突然绽放的兴奋与笑容,也是他们对自己的认可。”

这些年来,刘显华和伙伴们一直靠自筹资金撑起这份公益事业,“看到孩子们成长,我们就很开心。如果有企业愿意伸出援手,也非常欢迎。希望大家参与进来,了解这个群体,一同构建更友爱的社会环境。”

眼下,刘显华正带着运动员们备战2025全国残特奥会。训练场上,阳光铺洒在跑道上,汗水顺着脸颊滑落,却没有人停下脚步。对他们而言,这不仅是一场训练,也是一场漫长的“接力赛”。在多方合力的支持下,“星星的孩子”一步步跑出家门,从孤独的角落奔向更开放、更包容的世界。

统筹|记者 廖梦君

文字|记者 詹淑真

视频|记者 符畅 赵翊辰 张瑞柠 黄城栋 实习生 游家可

图片|受访者提供